在山西省晋城市档案馆,经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时刻能听到她专业的谈吐,她叫范向丽,默默坚守档案工作24年,先后在档案管理科、收集征集科等岗位履职,一步一个脚印,从兰台“新兵”成为业务“尖兵”。2022年9月,她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现任晋城市档案馆四级调研员。
工作现场的范向丽自然流露的“工匠范”
不惧苦累挑重担
2013年,市馆决定范向丽所在科室牵头打一场晋东南地区档案整理攻坚战。原晋东南地区的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是晋城市档案馆的一大难题——全宗混乱,档号无序,档案整理不规范,存在大量题名不准确或者没有题名的档案。并且由于年代久远,所有的档案布满灰尘,给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造成了极大不便。范向丽与科室同事不惧困难、团结协作,将原晋东南地区所有档案一卷一卷进行清理消毒,区分全宗,重新组卷、编号、编目、拟写案卷题名、装订、装盒、盖章、上架,并将存放档案的库房进行了全方位的打扫、除虫。面对这项重复而枯燥的工作,她从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还曾打趣地说道,“当时连做梦都是在整理晋东南的档案”,可见这项工作十分不易。在档案清理整理的日日夜夜,她身先士卒,感染着整个团队,像蚂蚁的腿、蜜蜂的嘴,不知疲倦,攻坚克难,整理后的105个全宗,59264卷档案面貌焕然一新,为规范管理这部分档案奠定了重要基础。
范向丽与同事对进馆档案进行检查,从细节在找问题
2014年,市馆大力推进满五年档案移交进馆工作。接收进馆工作量大而繁琐,范向丽和管理科的同事对进馆档案严格把关,对档案的收集、整理情况进行检查,清点核对数量,办理交接手续,高质量完成了档案接收进馆每一项工作。对市直109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14家市属破产改制企业的档案进行了接收,馆藏档案数量从2012年的64000卷(件)增加到现有的1109900卷(件)。其中专业档案、民生档案数量达到80%以上,档案资源数量持续稳步增长,档案资源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档案安全工作突发应急预案》《晋城市档案馆档案安全实施细则》《档案局(馆)安全工作责任制》《晋城市档案数字化工作安全保密管理规定》《档案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制度。至此,档案查借阅、档案出入库、库房设备巡检、档案日常检查记录等管理性工作步入了正常轨道。
认真心细无差错
2014年,晋城市档案馆新馆建成,搬迁工作琐碎又细致,为确保搬迁工作万无一失,范向丽根据馆内档案的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就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起草了档案搬迁方案,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制定各项措施。先后历经了调研、方案编制、路线踏勘、方案演练、物资准备等阶段。在前期制定工作方案的基础上,与搬迁公司沟通协调,多次前往现场进行实地调研、数据测量、细化完善搬迁各岗位成员职责和突发情况预案,确定项目总体实施进度排期和每日实施时间,并在搬迁前完成划定档案资料放置点位等任务,使搬迁工作与档案资料上架等工作无缝对接。
“核查清点”是管理业务中的基本功,范向丽与同事们炼就一套好功夫
由于资料大小不一,很多编号也因时间久远已经掉落,在搬运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混乱。于是,她和同事们对馆内的1.7万册资料进行逐册盖章、编号登记。从旧馆内档案下架、装箱、编号,到新馆档案资料的清点、核对、排列上架,无不倾注了她大量的心血,新馆搬迁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晋城市档案馆的事业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2015年,为创建山西省首家国家级数字档案馆,馆内集中开展数字化加工。范向丽结合馆藏档案特点和数字化现场工作实际,加强对数字化加工企业的指导,执行数字化工作双人值班制度,严格按照《档案著录规则》和《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开展工作,注重提高档案著录质量,对出入库档案实行登记、清点、核查,对扫描文件进行实时校验,确保数字化加工过程质效双升和安全有序。在她负责期间,共完成著录条目3857426条,全文扫描16240648画幅。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极大地满足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各方利用档案“秒查”需求,为晋城市档案馆创建山西省首家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匠精神来源于学习,在教中学,作为甲方代表范向丽在数字化加工现场监督指导,同时也是学习新技巧评估新工艺的机会
为进一步提高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持续完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地服务好每一位档案查阅利用者,她在编制各类档案检索工具方面尽心竭力,建立起不同载体的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归档文件目录及多种专题目录,档案检索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在库房及全宗管理、档案查阅与登记、档案移交与接收进馆、档案实体安全与信息安全等各项工作中,她总是对年轻同志言传身教,分享经验,带出了一批又一批档案管理能手。
心怀大局创佳绩
2023年,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省档案局)对晋城市档案馆的业务建设情况进行测评。作为负责科室的科长,范向丽带头加班加点,在前期准备、统筹推进、解读培训、查漏补缺等各个方面履职尽责,并逐条逐项整理完善了考核周期内的业务建设迎评佐证资料。最终,晋城市档案馆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测评,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档案馆”。
在市县两级档案馆工作人员业务建设评价工作中,
作为培训老师,范向丽老师总能把要求讲清楚,把节点说明白
在前期准备阶段,她坚持高标准谋划,组织科室认真对照《山西省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办法》,按照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标准,结合馆内实际情况,制定《晋城市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对业务建设评价标准的工作内容、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完成时限进行了责任分解,对评价事项逐项逐条督促、审核、提炼总结。同时结合全市档案工作情况,印发《晋城市县(市、区)综合档案馆业务设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对各县(市、区)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提出了全市一盘棋,争先进、不落队的明确要求。
中期推进阶段,在参加省档案局组织的《档案业务建设评价工作》培训后,针对评价工作任务,范向丽埋头逐条再理解、再细化、再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馆内全体人员进行了解答。她一边组织市县两级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评价工作业务培训,一边躬身入局完成所负责的各项工作任务。期间,作为业务骨干,她先后被省业务综合评价工作组抽调赴晋中、忻州、临汾三市参与考评工作,在考评中取经,并及时将好做法、好经验带回,对各科室工作中存的缺项、漏项进行完善。为督促各县(市、区)档案馆做好业务建设评价工作,她认真备课、制作课件,为各县(市、区)档案局、档案馆业务人员逐条解读《山西省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办法》,解决了各县(市、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
晋城市档案馆档案工匠人才范向丽同志
跨科室协作,配合保管利用科在馆藏全宗名册编制、馆藏各门类档案统计、数字化完成情况统计、全宗卷整理、建立各类数据台账,编制设计库房索引图、柜架索引图等具体实际工作中,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见缝插针,不分你我,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查阅各类参考书目和馆藏档案资料,系统梳理馆藏全宗单位的组织沿革、职能、历任领导、档案内容及数量,高质量配合办公室完成了《晋城市档案馆指南》和《晋城市档案馆全宗指南》的修订、编印工作。
在后期收尾阶段,她以“一刻也不能松懈”的心态,按照职责分解,对各项印证材料进行逐项审核,梳理分册、封面设计,共装订实证材料16册,附属印证资料22盒,顺利完成业务建设评价测评工作。
二十余载芳华岁月,在晋城兰台,她默默坚守,潜心钻研,辛勤耕耘,将自己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档案事业。
二十余载初心不改,她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其“工匠精神”,必将激励晋城档案事业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