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档案工作会议召开
3月25日,晋城市召开全市档案工作会议,总结了“十二五”期间,我市各级档案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档案工作“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为总目标,坚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基础业务“三项建设”,档案资源、档案安全、档案利用“三个体系”,馆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档案利用网络化“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有效提升了档案工作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全市档案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部署了2016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市政府秘书长王宏微同志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市档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县(市、区)档案局局长、业务科长,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2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樊小润主持。
会上,市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克平作了题为《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奋力开创“十三五”档案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他从党委、政府重视档案工作,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新成效,档案工作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档案法治建设切实加强,档案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档案业务建设扎实推进,基础业务巩固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共建共享体系初步形成;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安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档案宣传工作呈现新气象,档案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等七个方面全面回顾了十二五期间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历程。从“十三五”时期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工作特点及落实措施等方面描绘了我市档案事业发展蓝图。从深化档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档案独特作用;完善档案法治建设,着力提升档案治理能力;深化“两个意见”贯彻落实,推进档案规范化管理进程;抓好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强化档案安全管理,全力确保档案绝对安全;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等七个方面安排部署了2016年全市档案工作。
市档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鹏同志宣读了晋城市档案局关于加强进馆前档案登记管理、举办档案整理“四集中”业务培训、开展档案接收进馆工作等通知。
市政府秘书长王宏微作了重要讲话并指出,“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档案馆新馆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资源、利用、安全体系建设,档案法治和文化建设都取得突出成绩,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这五年是我市档案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是档案事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五年,是我市档案事业发展史上亮点频现、成果丰硕的五年。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争三快两率先”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在全市档案系统营造创先争优、干事创业、学习提高氛围,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受褒奖,形成人人争相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认真贯彻落实好我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别要做好2016年各项工作,以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举措,不断推进我市档案事业更快更好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晋城市档案局印发《2016年主要业务
工作目标任务》
晋城市档案局将2016年六大项54个小项主要业务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全面的分解,明确了工作任务,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人员,确定了完成时限。局党组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努力实现“十三五”全市档案工作良好开局。
一、加快档案资源建设,不断优化馆藏结构
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晋城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加强市直移交进馆单位的业务指导,做好进馆单位2010年前各门类和载体档案移交进馆工作。同时,各县(市、区)档案馆要根据审批的《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做好移交进馆工作。
开展进馆前档案登记工作。根据《山西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进馆前档案登记办法》,对市、县两级进馆单位30年以上保管期限的室藏档案进行登记。同时开展应进未进档案登记工作。
面向社会广泛开展档案征集,开展口述历史/地方方言的采集工作。
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晋城市电子公文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开展原生电子档案收集。
积极加强与太行日报社的联系和沟通,做好当地主流媒体报纸电子档案采集。
启动视频信息采集系统,做好重要新闻、重大活动、本土文化视频资源采集,并制作专辑。
督促各单位按时移交公开信息文件。
二、稳步推进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开展省一级档案馆创建工作。按照山西省档案局《关于对全省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等级管理标准》,积极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准备相关实证材料。
按照省局“313工程”规划,督促高平市通过省一级复查,陵川县、泽州县达到省三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标准。
审慎开展馆藏档案鉴定划控工作。根据国家、省档案局《关于在档案开放利用中审慎进行划控鉴定工作》的要求,制定鉴定划控工作方案、流程。对属于控制范围的文件进行划控,并在数据库、目录及档案实体上标识。
积极开展馆藏涉密档案登记工作。对馆藏档案中1986-2006年涉密的文件,逐一进行登记造册,统计到各全宗、类目、卷、件,并以文件的形式征求各形成单位的意见,做好解密工作。
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根据《晋城市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实施方案》,继续做好馆藏档案的目录与全文数字化工作,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强化数字化场所监管,确保档案实体及信息的安全,严把质量关,做好审核审查工作。
接待查阅利用工作。利用大厅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窗口,是档案部门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代表着档案部门的形象,局馆工作人员要以饱满的热情接待好每一位前来查档人员,并严把关口,完善利用制度,搞好平时登记,做好统计分析,编写好利用效果实例。
库房及专业技术用房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档案库房的日常管理及各种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确保各类设施设备安全运行。
建立健全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制度。完善相关制度,做好档案出入库日常登记,即:档案接收进馆登记表、档案数字化加工出入库登记表及档案利用出入库登记;及时掌握档案库房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做好统计分析。
档案技术保护工作。对馆内破损的档案进行修复、裱糊。对重要的、珍贵的、利用频繁的档案进行缩微、制作胶片,对已数字化或进行缩微的档案一律不得利用原件,有效保护档案资源。
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号令、10号令工作。继续开展8号令审批工作,市局要完成新增全宗80%单位的审批工作,各县(市、区)要完成新增全宗50%单位的审批工作;对国有企业名单认真审核,确定审批单位,开展10号令审批工作,审批率达100%。
继续开展档案整理“四集中”活动,督促各进馆单位做好2015年前的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清理积存档案,做到当年档案、次年归档。
及时掌握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市属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的进展情况,做好项目档案登记备案、监督检查、培训指导、专项验收工作,创建市级工程档案示范项目,并对水利系统、沁水县、泽州县进行督查。
督促县(市、区)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乡(镇)、示范村工作。各县(市、区)要创建3个以上示范乡(镇)。
制发《晋城市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管理办法》,各县(市、区)结合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做好美丽宜居示范村、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试点。
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工作。根据市领导组的工作部署及进度要求,结合示范乡(镇)工作创建试点,通过培树典型、开展培训、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做好此项工作。
继续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市局将对满5年以上的已达标单位进行复查。
在市直机关、市属企业、事业单位创建一个数字化示范档案室。
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建立非公企业协作组、开展民营企业建档工作,创建1个非公企业市级示范档案室。
做好档案统计年报及统计上报工作,特别是基层档案室的统计年报,要做到面广、底清、数实。
完成国家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数据库建设材料上报。
对已完成的目录、全文数字化数据进行异地异质备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督促各县(市、区)加快档案馆建设进度。
三、继续完善数字档案馆建设,确保运行安全、利用方便
继续开展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建立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对已著录、扫描完成的全宗及时进行挂接,向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查档服务。
在省局测评的基础上,对系统功能进一步整改完善,力争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测试。
对数字档案馆进行软硬件升级和运行维护,确保数字档案馆系统的正常运行。
晋城档案门户网站上线运行,并及时进行信息更新和运行维护,确保安全。各县(市、区)要积极配合,及时报送工作动态和相关工作内容。
逐步开通市直单位虚拟档案室管理系统,建立档案馆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的互联互通渠道,方便各单位的档案日常管理、业务咨询和电子档案移交、统计报表、现行文件移交等工作。
四、着力强化档案法治建设,切实提高档案治理能力
根据国家档案局新发布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修订《晋城市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
开展运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培训,加大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档案行政执法能力、执法水平。
按时完成档案执法证办理、年检工作。
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档案法制宣传工作。
结合档案移交进馆和政府投资项目档案工作开展行政执法检查。
制定档案系统“七五”普法规划并按要求开展工作。
严格落实责任、权力“两清单、两张图”,深入推进“六权治本”。
五、有效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资政育人独特作用
深入挖掘馆藏档案信息,运用各种新兴媒体,举办形式多样的档案展览及宣传活动,积极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
紧贴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围绕重大纪念活动和社会热点问题、经济发展建设成就和重大民族节日等内容,组织专题展览、积极发挥档案文化教育作用,传播档案育人正能量。
围绕“国际档案日”集中开展“档案与民生”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档案文化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档案展览、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爱国主义、国情省情市情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档案文化影响力。
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展示晋城建市三十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创建省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加快《晋城市档案馆指南》的编辑出版进度。
继续编印《晋城档案信息》。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全市档案工作动态。
六、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落实档案干部培训长效机制,将培训经费和继续教育经费纳入档案事业经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培训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制定全局每周学习计划,认真学习国家、省、市要求贯彻学习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好两个主体责任,从思想上、政治上提升档案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对市直单位进行一次档案业务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为:《晋城市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修订版)、《会计档案整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档案违法违纪行为处罚规定》等。
结合档案整理“四集中”工作,分批次对各市直单位开展虚拟档案室软件操作技能培训。主要内容为档案管理软件应用、电子文件移交和统计报表填报等。
贯彻《山西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细则(试行)》,举办建设项目档案业务培训,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进行项目档案业务培训。
创造条件,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市的档案工作做法和经验,提高依法行政、现代化管理水平。